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三大类型就地城市化的空间形态及动因

    • 作者:李阿琳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 报告大小:2.42MB
    • 报告字数:36988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就地城市化

    摘要

    农村就地城市化形成的区域,一般是城市化型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中心之处。河北省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区域与空间的形成,与历史的空间基础以及各级政府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在呈现区域绵延形态的同时,空间上表现着集中的“城”与分散的“村”。由于经济外向度与市场规模影响的产业形态的差异,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家庭、村、镇及上一级政府等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河北农村就地城市化在空间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第一,以家庭和专业村为单元的分散型;第二,量化聚集的工业区或者质变聚集的产业体系形成的聚集—分散型;第三,单纯依赖资源或交通的聚集型。它们在区域与中心区的空间形态上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三种类型就地城市化的发展,受全球化的产业发展与政府力量的影响,并受到劳动力素质低、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形态等多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河北农村这三种类型的就地城市化区域,在空间形态上又具有相似的特征与问题:形成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出现新的居住和商业形态、建成区蔓延、村庄的生活圈扩大以及不同程度的空心现象等等。

    <<
    >>
    作者简介
    李阿琳:博士,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2012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做博士后,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空间与社会等。发表《日本农村分散集落中小都市的出现及其特征》(《城市规划》2009年第5期)、《河北农村内生型发展的区域格局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12期)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