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就地城市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

    • 作者:李阿琳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 报告大小:1.14MB
    • 报告字数:2527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就地城市化

    摘要

    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来看,城市是制度、经济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与制度,成为分析城市空间的三个主要维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城乡形态。在工业社会,城市是资本主义经济集中、垂直地配置资源的结果。发达国家的农民纷纷进入城市,并逐渐发展成为中产阶级。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导致形成了完全区别于乡村的集中的城市形态。之后,随着后工业化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生,在市场与各国政府的引导下,城市的发展依照资本积累的逻辑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在发达国家,城市在农村地区发生了两次扩展,原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小城市,最终整个区域形成了均衡的城市体系。这便是发达国家农村就地城市化的产生过程。

    <<
    >>
    作者简介
    李阿琳:博士,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2012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做博士后,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空间与社会等。发表《日本农村分散集落中小都市的出现及其特征》(《城市规划》2009年第5期)、《河北农村内生型发展的区域格局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12期)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