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者而言,学术研究的旨趣不仅仅在于所探究的议题是契合时代发展需要并具有现实价值的,而且更在于从现实问题梳理中能够实现对相关理论的反思。前面的章节,笔者遵循经济社会学历史制度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中国工厂师徒制四个历史阶段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历时性比较研究。在这个比较研究中,笔者尝试从庞大而繁杂的历史资料中抽离具有现实意义的一般规律:(1)一国或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技能形成类型并不是企业随意选择的,而是与其宏观经济社会治理机制相匹配的,换言之,是社会建构的;(2)师徒制演化历史证明,去商品化的社会保护政策安排不但不是反市场的政治,而且能够形成不同国家的比较制度优势;(3)在历史的长河中,师徒制是一种人力资本培训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体,国家、行会、工人阶层等各种角色的行动形塑了师徒制的变迁轨迹。
在本章中,笔者试图讨论三个理论议题:一是在简单梳理上文对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研究基础上,阐释技能形成是如何被社会建构的;二是从经济社会学历史制度学派所主张的社会建构论视角对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再思考;三是作为未尽的思考,简单讨论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市场治理机制的功能,即经济发展与社会保护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