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汶川地震救助政策的公平感

    • 作者:张欢 任婧玲出版日期:2014年02月
    • 报告大小:1.14MB
    • 报告字数:2558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灾害救助政策评估

    摘要

    2008年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造成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受到社会关注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次巨灾。这双重因素促使中国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高标准的灾害救助政策,并进而推动了中国灾害救助政策跨越式的变迁。

    汶川地震灾害救助的标准有了很大提高,保证了灾区群众即便由于灾害造成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也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平。但是,当救助标准提高后,灾区群众对灾害救助政策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并不再集中反映在救助水平的高低方面,而开始关注政策内容和实施的其他方面。灾区群众对灾害救助政策的这种更高水平的要求将集中反映在灾区群众对灾害救助政策主观评价的变化上。灾区群众的这种主观评价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对灾害救助政策的社会评估。在灾区群众对灾害救助政策的主观评价中,最为敏感的是公平与否。灾区群众的公平感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态度,如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和对各级政府的满意度等,进而会影响灾区群众的相关行为,如是否积极响应政府灾后各项政策、参加恢复重建工作等。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灾区群众对灾害救助政策的公平感就成为一种评估灾害救助政策的创新视角。 <<

    >>
    作者简介
    张欢:1976年生,天津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Ash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Asia Programs Fellow,2009~2010年)。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政策、应急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曾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出版了《应急管理评估》(2010)、《巨灾下的乡村领导力》(2011)。
    任婧玲: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北京信息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