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重构治理秩序

    摘要

    在笔者看来,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合作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官民共治。这些年来,包括政治学界在内的中国知识界越来越重视并倡导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或官民共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官民共治是实现善治的基本途径,是人类通往理想政治状态的必由之路。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人类的理想政治状态也相应地从“善政”转变为“善治”。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或简称国家与社会,处于最佳状态,是双方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协同治理。如果从治理主体的角度看,人类社会至今已经有过三种基本形式,即自治—官治—共治。在国家和政府产生以前,人类实行的是原始自治。 <<
    >>
    作者简介
    俞可平:汉族,出生于1959年,浙江诸暨人。著名学者,政治学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凯风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或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全球化、公民社会、政府创新。出版中英文著作《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社群主义》《政治与政治学》《增量民主与善治》《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转型中的中国政治》《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多部,发表论文有《治理和善治引论》《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和普遍趋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俄罗斯民主:中国学者的视角》《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最好政体与最坏政府: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再评》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