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商品化——基于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分析

    摘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劳动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使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二是使其转变为“被雇佣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前提的,大量的劳动者在改革进程中逐步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同时也成为出卖劳动力的“被雇佣者”。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是在农村与城镇两个领域分别进行的:农村居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城市大开发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城镇居民则主要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通过“买断工龄”“下岗”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不同,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①农村劳动者与土地(生产条件)分离过程的“非暴力”性;②劳动者与生产条件分离的“补偿”性,体现了人文关怀;③劳动力商品化的不彻底性——农民工;④劳动力商品交易局限于非农产业。以上特点为我们研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及其形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
    >>
    作者简介
    康静萍:康静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研究所。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