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广东省内陆核项目的契机和争议

    摘要

    广东作为全国首个大型商用核电项目——大亚湾核电项目的所在地,在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个具有突出性和代表性的省份。首先,广东省能源禀赋相对较差,而经济飞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对于能源的需求却逐年递增。广东省能源自给率低,长期以来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费的80%以上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虽然省内的水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发率已经超过85%,因此广东成为全国核电发电量最高的省份,同时也是未来在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较为依赖核电的省份之一。其次,广东处于沿海地区,适合沿海核电项目的建设。同时省内各大江(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也满足修建内陆核电站的水量要求。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核电发展战略中,广东省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广东毗邻港澳台,受到国际环保思潮的影响,加之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因此居民有较强的公民维权意识。因此,韩江上游拟建内陆核电站的新闻报道一经刊出就引发了人大代表的质疑。 <<
    >>
    作者简介
    方芗:1982年生,2000年考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04年本科毕业后赴英国约克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取得硕士学位后赴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于2010年完成博士论文,2011年被授予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系。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