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

    摘要

    在儿童初级社会化的过程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童年时期是儿童心理情感和社会化基础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不断地从身边的照顾者中获得最重要的生理和心理支持。正常的儿童会通过与成人的适度依恋关系和情感交流,形成对社会的基本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需要和渴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在这个时期与父母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孩子会变得情感淡漠、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廖薇等,2007)。然而,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

    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每年在外的时间在半年以上,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幼年开始父母就常年在外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在父母外出之后,这种家庭结构上的不完整、亲子沟通的不连续都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和内心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潘璐:1981年生于山东省胶州市。中国农业大学发展研究方向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从事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留守人口、农业社会学、农村教育、农村残障人口等,旨在将乡土社会研究与发展研究的视角相结合,探讨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背景下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境遇与抗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