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大众传播与舆论

    • 作者:常松出版日期:2014年06月
    • 报告大小:986.07KB
    • 报告字数:19568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博客舆情的分析与研判

    摘要

    从人类历史来看,先后出现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几种样式,但是不管哪种传播形式,都和社会舆论息息相关。从传播对舆论的影响来看,传播形式的变迁扩展了舆论存在的时空范围。相对于口头传播来说,文字传播不仅拓展了舆论传播的范围,也延长了舆论存在的时间。如果说报纸能让舆论传播至一个城市(少数全国性报纸等能影响到较大区域),那么,电视则把舆论带到全国;互联网的出现,则让舆论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从舆论对传播的影响来看,由于舆论主体受到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制约,会选择性地接收、理解、传递所获得的信息,使舆论的内容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
    >>
    作者简介
    常松: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6年以来,参与撰写学术专著5部;主持并完成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并完成安徽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中央部委和其他省级委托课题22项;在《学术界》《安徽史学》《江淮论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国内知名网站转摘,其中《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13期全文转载。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