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结论:新农合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

    摘要

    当我们讨论中国农村的制度信任的时候,应该特别意识到其所嵌入的社会环境——所有制度都是自上而下地实施,农民在这些正式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是没有参与空间的。但是新农合给了农民一个机会——尽管农民仍无法实质性地参与决策,但是他们却可以选择用“不参合”来表明他们的态度。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新农合实施之初,较低的参合率和艰难的动员过程充分说明了农民对制度的不信任。然而此时的信任态度所针对的却并不是新农合,而是之前实施的制度使农民形成了负面的信任经验,这些经验带来了信任惯性。然而在之后的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农民亲眼见证了效果,因此开始逐渐信任这项制度。这是一个制度信任的过程,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信任主体不断更新自己的信任经验,再通过理性分析转变信任态度的过程。然而本项研究不仅展示这一过程,还展示一项制度从制度环境到信任对象的分析和判断,再到信任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分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房莉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联合国发展研究所(日内瓦)访问学者、联合学者,伦敦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理论、卫生政策、老年政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