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人的精神需求具有多样性

    • 作者:廖志诚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 报告大小:990.71KB
    • 报告字数:28834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困境与超越

    摘要

    精神需求受制于主体自身的条件和客观外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因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人们的精神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骆郁廷教授认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分为:精神适存需求、精神发展需求和精神完善需求。11002299精神适存需求是人们成为社会成员或个体角色所必备的精神需求,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如亲情、友情、爱情、自尊与被尊重、归属感等。精神发展需求就是人们在精神上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实现精神进步的需求。如通过读书看报、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画画、上网、旅游等获得新知识与充实情感等。精神完善需求就是指满足人们对生活、生命、人生价值及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精神需求,是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包括文化创造、个性发展、精神信仰等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总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与满足的,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也就是人们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
    >>
    作者简介
    廖志诚:1972年出生,福建永定人,法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特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兼任福建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工人运动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思想教育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含教材)10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6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