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满足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需要

    • 作者:廖志诚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 报告大小:825.81KB
    • 报告字数:12497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困境与超越

    摘要

    马克思指出:“人双重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中。”11002242这就表明,人具有双重存在的特性,一方面,作为经验层面上的肉体存在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有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如有食欲、性欲、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等属性,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维持自身的生命过程。这是人的现实的一种生存方式,属于物质生活过程。另一方面,人又有自己的内在世界。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自身的内在精神活动,人的内在尺度要求人不能如自然界其他动物那样仅依靠本能而生存,必须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世界中提升出来。这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亦即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是人独有的精神生活过程。就人的生存方式来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发展的向往,在根本上就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人自身的生理条件和人的内在意识活动都决定了人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才可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人通过精神活动把自身从自在世界中提升出来。精神活动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1002243人和动物都生存在物质世界,而只有人类同时生活于两个世界。物质世界是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天地,精神世界是人寻求自身解放的内在家园。

    <<
    >>
    作者简介
    廖志诚:1972年出生,福建永定人,法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特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兼任福建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工人运动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思想教育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含教材)10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6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