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对北京胡同文化资源开发状况的调研及对策思考

    • 作者:李艳 马晓雪 李嗣茉 刘佳颖出版日期:2014年08月
    • 报告大小:1.23MB
    • 报告字数:5995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文化决策参考(2013)

    摘要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据文献记载,元朝共有街巷胡同430条;明代达到1200余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截至2007年,北京的胡同1320余条。不仅数量减少,而且,在这1320条胡同中,只有430条胡同完整保留了传统格局,约占总数的1/3。有685条部分保留了传统格局,约占总数的52%。其余有的仅仅保留了20米长的胡同;有的也只是几处四合院,如花市头条、手帕胡同;有的正在拆除之中。[1]目前,北京的胡同主要分布在什刹海、西四、东四、东单、前门大栅栏、鲜鱼口等区域,其他区域的胡同已经被新的建筑和改造的气氛所包围。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20余条胡同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在北京的胡同中,什刹海区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什刹海东起地安门大街,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李艳:李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
    马晓雪:马晓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研究生。
    李嗣茉:李嗣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研究生。
    刘佳颖:刘佳颖,2008级本科生。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