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不仅能保证做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而且会为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重重困难,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有效调整,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在国际环境中,也潜藏着政治、科技和经济的新机遇。但是,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国内发展依然面临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以及财政金融、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问题。 <<
    >>

    Abstract

    In 2013,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exist, and it is better 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but also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crisis and urgency. As for the opportunities, firstly,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CPC creates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econdly, after rapid development in last five years, according to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oroughly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overcomes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lays a more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rdly, some new chance in poli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exi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owever, we should see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over, the world economic recovery is still fraught with uncertainty and instability in external environm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hould concern that the imbalances, uncoordinated, unsustainable conditions and the other issues in fiscal and financial,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functions exist in domestic development. <<
    >>
    作者简介
    汪同三:湖北蕲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院长。先后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我国著名的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家。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分院数学系。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1987年再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数量经济学博士。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期间,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再次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经济模型,长期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宏观经济模型论述》(专著)、《生产率与美国经济增长》(合译)、《大道理论与大道模型》(论文)、《对1991年、1992年的经济预测及分析》(论文)、《中国客观存在观经济坟量年度模型和分析》(论文)等。199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有突出贡献的博士毕业生”称号。参加写作和编审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模型》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