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城市化引领中国新成长阶段——2011~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摘要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中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物价得到初步控制,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
    >>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oupled with emerging social problems at the domestic level, China has made great effort to stimulat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Under the banner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 focuses on improving and safeguarding people's well-being. At the same time, income level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tinues to rise,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Meanwhile, the prices on basic household necessities have been stabilized, inflation rate is kept under control,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has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 In 2011, China's urban population outnumbers rural popul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out China's history, which announces that China, traditionally known as an agricultural society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civilization, has crossed the threshold of urbanization and reached a new phase of development. The rising percentage of urban residents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a simple statistical change. Instead, behind the number, it represents a 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ccupation distribution, people's consuming behavior, their life-style, and values and worldview. After the phase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becomes the new engine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
    >>
    作者简介
    李培林: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陈光金:男,湖南醴陵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研究》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私营企业主阶层。 主要研究成果:《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新经济学领域的拓疆者——贝克尔评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合著)、《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合著)、《内发的村庄》(合著)、《中国小康社会》(合著)、《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合著)、《多维视角下的农民问题》(合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合著)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汝信、陆学艺、李培林。参加本报告讨论的有:汝信、陆学艺、李培林、黄平、陆建华、沈杰。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