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意义世界三:数字化社群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跨地域的、多元化的数字化社群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来,为人们增强联系纽带、加强彼此了解提供了机会。在这里,人们自发地寻找迎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社区,并很可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认同感。而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数字化社群之中,则有利于积累大规模社群所匮乏的社会资本。最终,前工业时代团结的小型社群的某些特点可能会回归,但不同于以往的是,信息时代的社群将在大规模、跨地域、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共同体的复归。 <<
    >>
    作者简介
    师曾志:0 博士,曾为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研究、公共传播与新媒介赋权。著有《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2014年入选南都报系·奥一网颁布的“致敬中国互联网20年20人”榜单。著有《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