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论社会信任的重构

    • 作者:杨建华出版日期:2013年07月
    • 报告大小:735.23KB
    • 报告字数:3808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生活时空中的“我们”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分化速度加快。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社会分化度越高,人们的相互依存度也就越高。在一个社会中,角色、功能、职业的分化达到很高程度,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迪尔凯姆意义上的“有机团结”。但是,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不稳定期,这个时期的信任结构呈现传统信任作用减弱与现代型信任相对欠缺状态。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地平线上拔地而起时,当城市的大街小巷涌动着一波又一波的人流大潮时,人们原本用于寄托情感和价值的时空结构却在城市化的步伐声中渐次消融。高频次的社会流动、短暂性的日常互动、个体化的利益取向,劳动分工在增进财富同时也增加了他人不履行职责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人们普遍而深切地意识到,曾经赋予“立命”意义的精神家园在荒芜,“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仿佛成了现代社会交往中的普遍准则。这时人们很容易丧失明确的信任取向,或者盲目倾向于传统信任,或者干脆什么都不信,导致一些不理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杨建华: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