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对新农村建设中试点村做法的思考

    • 作者:叶敬忠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 报告大小:769.96KB
    • 报告字数:8676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摘要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得到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上级政府部门都会给试点村特定的建设资金。据了解,有的地方计划给试点村下拨的新农村建设款项高达500万元,而大多数普通村庄却还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在这巨大差距之上建设起来的新农村与普通村也许将产生更大的差距。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村庄被选为试点村,有没有标准?被选为试点村后又开展了哪些活动?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普通村农民对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反响如何?这是否又会影响到普通村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热情与积极性等等,这是本文试图展示的内容。本研究从农民的视角出发,主要针对“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中了解到的一些试点村的情况以及农民的反响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
    >>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