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今我国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加之国家相关体制与制度逐渐开放以及充分的劳动力资源保障,因而农村从事兼业与非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些农民开始搞养殖、做买卖、打工、跑运输,部分农民成为农村雇佣工、农村个体工商业者、农村私营企业主或农村管理者等,总之,他们不再简单地从事纯农业生产、不再仅仅依靠农业为生。而本研究将农民的职业划分为三类,即从事农业、兼业和非农业的农民。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其主要特征为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为生,其家庭经济的收入与支出比较简单,人际交往与活动范围大都限于村庄内部。从事兼业的农民则不仅靠种植、养殖为生,他们还在农闲的时候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收入,如外出打工、做生意等,因此从事兼业的农民的社会网络较广,收入来源渠道多样。从事非农业的农民,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拥有较广的社会网络,并且接触外界的事物较多,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较开放。但总体来讲,从事不同职业农民的共同特征是,他们仍然生活在农村,会受到村庄内部的大小事务的影响,同时他们又在影响着村庄的生活和秩序。正如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活动,无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这些活动都影响到农民的整个生活,而同时农民对这些活动的态度、反应以及需求也会反过来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活动的进程。但是,由于受其职业特征的影响,从事不同职业的农民在其家庭经济、人际关系、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对新农村的认识、态度与需求也不同。由此可见,如何协调与满足不同职业农民的新农村建设需求,并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拥有的资源与特征,是促使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