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不仅是风景和环境,也是一座露天、亲水的历史人文博物馆,是一处极具高质量、唯一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历史上,西湖景区一直不售门票。1949年以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对其进行管护。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了改变:西湖周围各景点画地为牢,纷纷圈地售票。国家在进行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原有文化事业单位也要“以文养文”。但有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市场经济的诞生、私人领域的出现,恰好同时呼唤着公共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新生。西湖这一大面积公共园林被划分成若干景点进行市场化运营,景点的经营者只对自己辖区的经济效益负责,只是消耗西湖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会对整个西湖景区进行长期投入。结果当地市民望而却步,自然文化景观质量和游客的观感都大打折扣。无论对市民还是游客这都算不上有益的制度安排,人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现实。人民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这种公共权益,也不知道政府是否应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但自2001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仿佛历史的钟摆又摆回来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杭州带来了较充裕的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战略现在要经历自觉和重大的调整。公共服务的问题在城市战略调整及相应的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变得清晰起来。此后的西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景观的变化是外在的,而公共管理体制机制变化是根本性的、内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