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政策环境

    摘要

    20世纪40年代前后,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本雅明、阿多诺等带着坚定的批判态度,首次提出“文化工业”一词,其实是想昭示艺术所面临的绝境,以及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窘境。这个匠心独具的怪词的确应该被写做“文化-工业”,以凸显这两个对立成分被生硬对接在一起时的不相适应。然而时过境迁,人们现在是从一种更完整的视野,一种对经济增长及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思考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化产业的问题。这时文化产业或者时下所说的内容产业甚至成为整个经济结构的辉煌高端。似乎只有经济发展得最好的国家或地区,才会有文化产业的最大成功;反之,只有文化产业取得突出成就的地区或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才最高。文化产品与服务比传统制造业的产品更贴近消费、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灵性。这时,原来生硬对接的“文化-工业”或“文化-产业”已经水乳交融,成为“文化产业”。如果仅仅从审美的角度看,真正伟大的艺术并不一定能立即为市场所认可。市场与艺术是一种逻辑上的交叉关系。但人们也可以放宽眼光,从更长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观察二者的距离是否有一种渐近的趋势。人们尤其应该不仅站在审美的立场上,也站在社会和谐发展的立场上,站在市场和超越市场的立场上,观察一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审视一下它的发展所依赖的政策环境,进而考察一下艺术在其间的地位是否有所提升。如果答案总的来说是肯定的,这个结局就是可接受的。这或许才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 <<
    >>
    作者简介
    章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联合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中国政府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文化蓝皮书》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先进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 革”主持人;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小组专家组成员;国家法改委和世界银行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市发改 委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哲学、经济伦理学、文化哲学、文化产业理论。发表论文专著若干。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