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前的中国,受制度制约,交通不畅,机会欠缺以及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和“父母在,不远游”祖训的影响,除偶发的集体迁徙外,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的人口流动并不普遍。然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打破了制度的限制,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开启了新的生命机会,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判断,促成史无前例的人口流动浪潮。虽然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双重壁垒依旧存在,但二元经济体制同时也构成人口流动的驱动力之一:落后地区人群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渴望及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形成强大的推力,促使他们冲破制度的制约,突破重重困难的阻碍,涌入经济更发达地区。近30年来,中国的流动人口呈急速增长态势:1982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流动人口总数分别约为657万、2135万、7073万、10229万、14735万人。虽然这些数据因对流动人口的定义而有差异,但流动人口大量存在确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本文也称为“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