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澳门特区社会服务管理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

    摘要

    当前,特区政府既面对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又面对着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特区政府已意识到经济增长并非发展的唯一目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素质的施政战略目标,社会政策朝向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变并专门针对家庭、青少年、长者、复康等社会服务内容作出深入检讨和改革,然而,在服务管理的改革上仍遵循重效率价值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并未完全体现整体的社会政策方向和核心价值。而且,由于对社会与人缺乏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无论社会政策还是服务仍较多停留在个人福利的层面上。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书将社会素质、社会资本和公共价值三个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社会素质理论以重新认识社会为基础,在明确人与社会、社区/家庭与国家/制度之间的紧张关系后,认为人与社会在国家与社区所形成的互动场域中,即在不同关系网络中,会共同形成并发展不同的价值。为提升社会素质,实现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规范性价值为主导,强化建构性过程因素和条件性机会因素的作用。社会资本理论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中介,把个体的行动、制度/政府、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形成不同层次的互动关系,为社会服务和政策过程如何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和组织间的协作提供方向。公共价值理论以公众和公共管理者为中心,在分析公共行政与社会、公共管理者与公民、议会代表与公共组织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动态性关系后,提出了由授权环境、量度和创造公共价值三个部分组成的“战略性三角”,即公共组织除了有效率和有效能地达成法定目标外,还必须结合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的衡平原则和公众满意度-公民的需要来引导服务的提供。

    三个理论均以公共行政、政治、经济和社会行动者组成的互动网络为核心,通过互动网络分别构建社会价值、信任与规范、授权与支持。同时,三个理论相互补充,其中公共价值理论的三个向度与社会素质的规范性价值因素、建构性过程因素和条件性机会因素相互配合。社会素质理论的规范性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构成,补充了公共价值的社会面向价值,而且通过公共行政与政治、经济和社会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与协商,规范性价值得到各方的认可后,成为判断互动网络行动的目的性价值,并成为公共行政获得政治和社会支持的条件和诊断政治和社会期望的标准,即公共行政除了被动地满足政治和社会的需要外,还积极地创造政治和社会认可的公共价值,解决网络治理缺乏民主和社会资本产生非公共性的问题。为此,本书将以网络治理为视角,把社会素质、社会资本和公共价值三个理论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框架,以此指导澳门特区社会服务管理的整体改革,促进社会素质的逐步提升,实现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
    作者简介
    高炳坤:任职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公职局。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法学硕士、暨南大学经济学士。先后在《中国行政管理》《行政》《澳门研究》上发表以下学术论文:《论澳门特区合作主义治理的演变与发展方向》《论澳门特区社会政策的发展》《论澳门生活素质的评估及其社会素质的构建》。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