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第二节 晚清上海市民精神的形成

    摘要

    本章主要概述了晚晴上海市民精神的形成。首先说明的是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及其分层,晚晴的上海市民大体可以分为以绅商、买办为主的社会上层,以职员、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中层和以工人、车夫等组成的社会下层及底层;其次介绍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它分为有形公共空间,如茶馆、公园、广场等,和通过现代媒介等构建的无形公共空间;最后讲述上海市民精神,究其根本,还是有城市性质决定的。 <<
    >>
    作者简介
    忻平: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要从事近现代中国城市社会史、上海社会生活史、中日关系史及思政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代表作有《王韬评传》(1990)、《民国社会大观》(1991)、《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与上海社会生活(1927—1937)》(1996)、《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1999)、《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2009)、《城市化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2011)、《转型时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研究》(2011),以及上海大学“三进”项链丛书(2009、2011)等。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吴静:博士,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博物馆、艺术公共服务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