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可能保护什么?

    摘要

    2004年10月14~16日,国际文化政策网络(INCP)第七届部长级年会在上海成功举行,会上通过了《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公约》作为一个国际法律文本,分析了解其含义及其对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由于各国在经济、制度、文化上的差异,同一国际公约对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作用、效力是不同的。本章笔者就从“文化多样性”落脚于“文化表现形式、“文化表现形式”落脚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原则与文化原则以及政策建议四个方面为我们全面解析了《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可能保护什么。 <<
    >>
    作者简介
    章建刚: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