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摘要

    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创造、积累和管理“财富”的过程。因此,把注意力从单一的经济流量(GDP)标准转向与国家财富存量标准的有机结合就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流量至上是中国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以GDP为单一指标体制的激励机制,鼓励了数量型经济增长的偏好,掩盖了资产使用效率的下降,忽视了质量型经济的有效增长;特别是它掩盖了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资源货物和环境服务的价格构成主要定位在经济成本上,资源环境的无价或低价经济使用的结果是:要么资源环境损失在成本上未予体现,要么资源环境对经济的贡献记入了经营利润之中。于是,资源数量的耗减损失与环境服务的降级损失要么未予补偿,要么其部分价值补偿错位,使得资源环境虚拟成本缺口越来越大。其结果必然导致“资源环境虚拟成本缺口加大——GDP虚增——收入虚增——投资或消费虚增——加重资源耗减与环境降级——资源环境虚拟成本缺口再度加大”的恶性循环。

    实现从现行的对单一流量增长的测度向流量与存量有机结合的综合测度的转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是一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对绿色GDP及国家财富的关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在逐步完善社会资本的基础上,人力资本优先,重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支撑与享受,实施人造资产的财产目录平衡式管理,实现将多重资本天赋加以转化的正向积累。

    <<
    >>
    作者简介
    曹克瑜:曹克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高级统计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