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影响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

    近年来,北京通过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以来,北京市制订实施了1998~2002年《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平均每年投资近100亿元,重点防治大气污染,实施了7个阶段数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市区4万多台燃煤茶炉大灶、8600台小型锅炉等改用了清洁能源,近半数的轻型车达到或接近1999年开始执行的地方排放标准;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6。5%,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连续呈下降趋势。2000年,市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比1998年分别下降了41%、18%、17%、7%;2001年1~11月,与2000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又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预计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可以达到50%左右。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污染控制措施一直保持较大的力度,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仍未根本好转,大气污染指标降低的速度趋于减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下面就北京改善大气环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近期应采取的措施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
    >>
    作者简介
    王恺:
    秦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