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导论——全球化:美国化和西方化,还是中国化和现代化?

    摘要

    全球化究竟是西方化还是中国化?如何理解“美国化”、“反美国化”和“中国化”并存于当代中国的现象?它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本文力图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中国一直是一个信奉中庸的国度,然而极端主义却在20世纪的中国长期盛行,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极端主义的典型。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不仅具有社会经济的意义,也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意义。从意识形态上说,邓小平强调既反“左”又反右,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尽早走出极端主义的时代。应当说,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事实证明,邓小平的这一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过去那种极端的意识形态在今日的中国已经不再具有主导地位。然而,事情总有例外,旧的极端过去了,新的极端跟着就产生了。“西方化”与“反西方化”,或者更具体地说,“美国化”与“反美国化”,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就是中国目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引 <<
    >>
    作者简介
    俞可平: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