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压力,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也标志着,中国将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未来在资源使用、排污等领域,中国都将面临严格的经济约束,对确保资源开发利用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可承受范围之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首先说明了制度内涵与界定;然后说明了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及各地实践;接着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李萌:李萌,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