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经济金融化何以可能——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摘要

    金融业产生于社会分工需要的职能资本裂变过程。由于金融业的运作方式迎合了资本主义价值增值的动机,金融业资本的发展未能沿着从属于产业资本的逻辑进行扩张,从而资本主义的经济积累越来越趋于金融化。

    从根本上讲,驱动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价值增值的悖论致使经济积累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渠道;另一方面,金融化是解决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下需求不足的必然选择。然而,金融化这种让消费者进行透支消费的经济模式,不仅没能解决资本主义的过剩问题,而且潜伏着更大的危机。

    <<
    >>
    作者简介
    赵磊:
    肖斌: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