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 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

    摘要

    关于“流通现代化”,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当时对信息化、互联网还几乎一无所知。今天再议此事,显然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内容。跨入21世纪,中国流通领域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创新”都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彼此孤立的现象。在这些“创新”的背后,客观上存在着可以使许多事情贯穿起来,并得出统一解释的基本脉络。这就是,由于经济体制变化、市场状态变化以及时代特征变化,在客观上使得中国流通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稳步提升。换句话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买方市场日趋形成,电子信息时代的悄然降临,都在呼唤着中国传统流通产业尽快实现向现代流通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在这种场合,流通创新的理论和政策亟待寻求新的突破,以便大幅度提高流通效能和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

    目前,关于流通创新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探索之中,并无共识性的界定。本文尝试作如下理解和表述:流通,是指由实体经济运行引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或总称;流通创新,也可以理解为流通现代化,它是指: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凭借先进理论、思维方法、经营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统、大幅度的提高流通的效能。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即流通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流通结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流通秩序创新、信用体系创新、中介组织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产业政策创新等等。

    流通创新的关键首先要从流通的本源问题、终极目的问题来思考才能理出头绪。否则,不知根源和终极缘由,有关创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创新的评价标准问题便无从谈起,。甚至会误入歧途。目前,关于流通创新、特别是现代物流的讨论越来越“热”,其实大都是转述、抄袭、照搬国外文献,并无原创性的发展。面对某些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浮躁炒作,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理出头绪,澄清真知,抓住要害。

    流通效能的本质就是“减少耽搁或停顿”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是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两个视角所作出的高度概括。

    <<
    >>
    作者简介
    宋则:宋则,1951年12月23日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北京经济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任教。198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商业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1993年10月被授予国务院“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1981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研究报告300余篇,学术专著2部,合著多部,参与国家、部委级科研课题19项,总研究成果近300万字。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