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中国商业上市公司接受入世考验的第一年。加入WTO以后国际连锁商的实际进入和进入预期,使国内商业企业面临大兵压境、兵临城下的巨大压力。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及国内竞争态势的转变,国内商业企业不断寻求新的竞争手段和发展模式,在经营水平提高基础上的连锁扩张成为企业应对新局面的战略举措。本报告根据中国经营报CBCM系统以及其核心产品——CBCI基础指数和CBCI人气指数的监测,并结合相关公司年报反映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计划,跟踪分析了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公司呈现出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态势。
CBCM系统的监测表明,在传统百货业连年在困境中挣扎的情形下,以友谊股份、华联超市、大商股份为代表的连锁企业在商业板块中迅速崛起,并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强劲的发展潜力和骄人的业绩成为证券市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为经营主体的连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大幅增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日渐显现,其稳定的经营业绩和高速成长赢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这种格局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商业市场越来越成为大型连锁企业竞争的舞台,反映了中国商业的竞争格局和经营业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波士顿顾问公司创始人布鲁斯·D。亨得森发现了基于经验基础的“三四法则”,其内容是在一个稳定的竞争性产业中,每个竞争者的市场份额都是紧随其后的竞争者的1。5倍,而最小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不会小于最大者的1/4。从数学原理上讲,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有影响力的竞争者不会超过三个。虽然这只是一个经验法则,但它至少说明任何商业企业都无法回避正在进行的优胜劣汰过程,无法抗拒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无法以淡然处之的态度面对当前的变化。几乎所有的商业企业经营者都不能不承认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隐含的逻辑关系可以简单表述如下:对于竞争者而言,市场份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销售额,而销售额又可以表明企业的成本水平——因为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商业企业有能力以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出售商品,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并增强赢利能力。100多年的商业发展史表明,只有连锁企业才能在商业市场上步入这个良性循环:低价格带来较高的市场份额,较高的市场份额增强了商业企业采购和运营能力,采购和运营能力的提高又使其保持低成本和低价格的优势,这个循环的不断推进成为当前商业企业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的不可替代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