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农业发展类型变化的经济分析

    • 作者:李周出版日期:2001年05月
    • 报告大小:3.92MB
    • 报告字数:816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2

    摘要

    农业发展的过程,是在人口增长和人均自然资源禀赋下降的诱致下,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的替代,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对自然资本替代的过程。人类采用的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有强弱之分,一种技术所需的特定条件越严格,其可持续性越弱,反之亦然。持续性较强的技术和制度对持续性相对较弱的技术和制度的替代能力越强,农业的可持续性越高。

    各种农业类型都是人均资源禀赋变迁诱发出来的,但它们依赖的基础有较大的不同。原始农业依赖自然生产力高的土地,传统农业依赖栽植经验和灌溉条件,现代农业依赖人造资本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替代,生态农业则依赖人力资本对人造资本的替代。随着农业类型的变化,宜农地将依次发生4次变化:即最易于开垦的土地→最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地→最便于产品进入市场的土地→最适于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的土地。

    人类步入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时代以后,原来以非生物资源替代生物资源的方向,将转为生物资源替代非生物资源的方向。这种转换决非人类历史的简单回归,而是人类科学体系发生重大跃迁的结果,是在更高的发展层次上产生的否定之否定。此时,整个经济增长将建立在生物资源的基础上,环境、生态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将是互补的,而不再是竞争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李周: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