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当前中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小城镇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阶段,加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激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活力,夯实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基础。而通过建设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我们面对现实作出的必然选择。小城镇是指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拥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是一种从乡村型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向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居的社区。一般来说,小城镇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县级层次,即县城,是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包括县级市和县城镇。县城是农村城镇体系的核心,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较强的工商服务业基础,而且人才集中,科技实力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较齐全,交通也比较方便。二是乡级层次,即乡镇级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本乡镇行政、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纽带。三是集镇层次,即经济发展较好、不设建制的农村集镇,它一般由集市发展而成,多为乡政府所在地,是农村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影响的范围不超过若干村,经济流量和商品集散量不大,基础设施不全,主要为当地农副产品交换和农民生活需要服务。

    <<
    >>
    作者简介
    刘晓华: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