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张力——以赣南兴国文化建设的经验为例

    摘要

    兴国县的红色历史是非常辉煌的,它曾经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苏区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被赋予了“模范兴国”的光荣称号。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作出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的,在建国之后又获得了“将军县”的美誉。这些“第一等工作”,使得兴国县始终走在了历史的前列,其红色文化的积淀也非常深厚。但是,如何继续将“兴国模范”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下去,528974如何像中央苏区时代那样继续将“红色文化”融化在生活中,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作出更为深入和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的。

    总而言之,当前无论是当代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都需要“走自己的路”,打造出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新模式。这就需要借鉴当代国际文化产业大国的有益经验。我们看到,当前已经出现了两种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成熟模式,一种是“英国模式”,另一种则是“美国模式”,前者是“自上而下”的,后者则是“自下而上”的。实际上,在所谓的“英国模式”与“美国模式”之间,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模式在未来可以走出“第三条道路”。一方面,中国政府可以适度地借鉴英国“一臂间隔”模式的有益要素,使得政府真正实现从“直接办文化”向“主要管文化”的转变;另一方面还是要将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主体,在进行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争取民间资本在文化产业各个部门内更大的投入和融汇。如此全面规划和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矛盾。 <<

    >>
    作者简介
    吴尚民:吴尚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刘悦笛: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