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农民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聚效应更加明显。新生代外出务工人员的成长,更使农民工的群体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农民工年复一年地进行“候鸟”式迁移和“钟摆”式运动的同时,许多人已经对城市的生活逐渐熟悉,对城乡两地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许多年轻的务工人员,他们从初中、高中的课堂走出来,就直接进入了生产车间或建筑工地,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经不能被称为“农民工”。因为他们对农业的生产技能知之甚少,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地下地劳动过,自从离开课堂之后,他们就面对工厂的流水线和城市的生活。现在仍然把他们称为“农民工”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的出生地和户籍在农村。他们长期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却并没有在制度上被当地的城市所接纳,而只能处于“漂流”的状态。许多人在长期“打工”和“流动”的过程中,已经有离开农村环境,到城市定居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