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摘要

    国际关系实践表明,经济关系是国家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存在各种国家体制和发展模式,有的民主,有的专制,有的开放,有的封闭,但不管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如何,每个国家都要发展经济,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风靡全球的时代,仅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是困难的,“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只能使国家远离世界先进潮流,被边缘化,意味着落后。国际关系实践表明,即使两个国家关系不很好,政治往来不多,如果没有处于交战状态,经济关系会依然存在,特别是在邻国之间。国际关系实践还表明,凡是国家关系好的国家,经济合作通常都会有良好的表现,即使一时经济合作上不去,也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其发展。而国家关系紧张的国家,经济合作因政治等原因不会很顺畅。但这是一般的规律,由于世界是复杂的,也存在有悖于规律的现象。例如,国家间存在“政冷经热”或者“政热经冷”的现象,如曾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政冷经热”和中俄两国间的“政热经冷”。但是,“冷”和“热”都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水能变成冰,也能化成气一样,各种事物都会由于条件的变化而处在不断转换之中。国际关系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但也存在自身规律。一般来说,良好的国家关系或者说政治关系总会为经济合作打开方便之门,构建一条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通道,使“冷”逐渐变“热”,就像近几年中俄两国经济关系所出现的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样。不过,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的经济合作实践表明,国际关系的普遍规律在彼此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相当好,彼此的经济合作犹如升空的火箭呈现快速向上的态势。 <<
    >>
    作者简介
    赵常庆:男,研究员。曾主持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院重点项目。196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94-1995年国家公派莫斯科大学进行高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中联部、中联部苏联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即今日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从事苏联国内政治问题和中亚问题研究,曾任苏联东欧研究所图资室副主任、政治室负责人,1992年至2001年4月任中亚研究室主任。现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东欧中亚学会中亚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中心干事、《东方文化集成》大型丛书中亚文化编主编等。曾任国际中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国委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