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第四节 1989年以后的中罗关系

    摘要

    罗马尼亚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建交以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迅速增加,并从20世纪60年代前期起逐步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友好关系。中罗关系被誉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求同存异的典范。即使在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了社会制度的剧变,国名再次被更改,社会主义制度不复存在之后,中罗两国的友好关系仍然能够继续保持,并在新千年到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9年罗马尼亚发生政局剧变,在政治风暴中发生了流血事件。在风暴后又经历了痛苦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崩溃,直至新千年到来之际才逐渐走出困境。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制度被终结,罗共被解散,宣布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剧变后的最初几年,罗马尼亚经济严重滑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1993年起经济缓慢回升,1998~1999年再度恶化,从2000年起才开始走出低谷,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实行私有制。2004年罗马尼亚加入北约,2007年又加入欧盟。虽然政局发生剧变,但两国对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朱晓中:朱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东欧问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