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与启示

    • 作者:陈定洋出版日期:2012年07月
    • 报告大小:1.63MB
    • 报告字数:9281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民生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

    摘要

    社会建设,是“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各项建设”10509979。社会包括个人、群体和社会制度三个层面,社会建设也可分三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即解决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二是群体层面,即妥善处理好阶层内部和阶层之间的社会关系,增强群体的整合力和凝聚力;三是社会整体层面,即优化社会制度等。因此,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社会建设历程,一是要深刻把握世界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二是农村社会建设三个层面应为:一要提高农民个人能力,解决其生存与发展问题,主要是加强民生建设;二要增强农村群体的社会整合力和凝聚力,主要是完善农村社会结构,促进农村居民和睦相处,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三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农村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这三个层面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的“扬弃”过程。

    <<
    >>
    作者简介
    陈定洋:陈定洋,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