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斗村人对于搬迁的不同态度:接受还是拒绝

    摘要

    只要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行为,即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行为,就是主体可以理解从而可以进行理性判断的行为。理性行为“皆有特殊的主观意义存在,正是这种意义建构了相关过程的统一性,使得行动因而得以理解”。

    ——马克斯·韦伯(2004:3-4)

    通过前文的介绍和对节上组出现及发展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今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节上组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村落。同时,在节上组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住户聚集到节上组居住,这个现象今天仍然在持续;而另一方面,周边村落中还有许多村民还没有搬迁过来,甚至有些村民至今也没有搬迁至节上组居住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节上组离他们的生活似乎还十分遥远。为什么原来处于近似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人们,在现实的村落发展中却呈现出不同的选择倾向?从理性选择的角度来讲,人的每个行动都是其自身进行理性抉择的结果。本章笔者将走进这些已搬迁住户和未搬迁住户的生活世界,从搬迁主体的角度解释他们选择搬与不搬的路径依赖。

    <<
    >>
    作者简介
    李珂:男,河南南阳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组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委员。兼任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劳动社会学。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等20多项科研课题。在《求是》《理论动态》《人民日报(理论版)》《教育学报》《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导刊》《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人民论坛》《领导科学》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有《集市的再造——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精英成长历程研究》《迈向制造强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