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市场完善与节上组的发展

    摘要

    在一种事件性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家的因素还是本土的因素,无论是正式的因素还是非正式的因素,无论是结构的因素还是文化的因素,都介入了进来,都融入到这样的一种过程之中。事件和过程所展示的不是某个片面的一方,而是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而且,就这些因素的关系而言,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不断建构的过程之中。

    ——孙立平(2001)

    随着新市场的落成和繁荣,节上组也逐渐发展起来,而当节上组作为市场中心地的地位确立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节上组起房安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除了地势开阔的优势之外,新成立市场的软硬件环境与朝阳老街相比并无明显改进。人们仍然在马路两边和土坡上赶场,市场空间也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市场秩序也比较混乱,一些新建的房屋甚至还破坏了市场既有的规划,居民在饮水、用电、通信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在一段时间内还出现了卖房的倒退现象。以今天在节上组看到的情况,很难想象当时的混乱情形。目前,这些问题都已得到解决,迁居至此的农户已经接近200户,而且节上组还成了斗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的中心地。在本章,笔者将讲述今天的局面是如何在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后实现的。

    <<
    >>
    作者简介
    李珂:男,河南南阳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组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委员。兼任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劳动社会学。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等20多项科研课题。在《求是》《理论动态》《人民日报(理论版)》《教育学报》《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导刊》《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人民论坛》《领导科学》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有《集市的再造——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精英成长历程研究》《迈向制造强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