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关于沈阳郊区蔬菜生产供应问题的调查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市贯彻执行了郊区农业生产以蔬菜为主,积极发展其他副食品生产的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调整了蔬菜田种植面积,确定了蔬菜生产基地,郊区提供的蔬菜商品量已接近全市蔬菜零售量,基本满足了全市人民的需要。但是蔬菜生产和供应还严重地存在着季节性生产与常年消费的矛盾。因此,沈阳郊区除了继续抓紧粮食生产和其他副食品生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搞活蔬菜的购销经营,逐步实现蔬菜均衡供应。

    蔬菜是人民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很大,沈阳市每天要有364万斤蔬菜投放市场,每年有13亿~14亿斤菜,才能满足市内280万人口的需求。在北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又容易腐烂变质,不便长期保存,不宜长途运输。根据现有生产力水平和交通运输条件,蔬菜必须就地生产,就地供应。近年来,沈阳郊区已确定20万亩耕地作为常年生产蔬菜的基地。蔬菜虽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城市人民的供应,但是粗菜多,细菜少;上市量不均衡,旺季蔬菜有余,淡季蔬菜严重不足;质量差,损失大。为了做到蔬菜供应数量充足,品种多样,质量鲜嫩,上市均衡,需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
    作者简介
    张可时:1942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曾从事教学和图书管理工作,在干校农村插过队(1969~1972年),1979年10月开始在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院务咨询委员。主要社会兼职: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畜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进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村综合发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天津社科院城郊发展研究与开发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特约通讯员,辽宁省社会科学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辽宁省乡镇企业经济系列高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辽宁省社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辽宁经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并任农村经济组组长,还曾担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女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在多年科研工作中,亲自参加和主持了十多项院、省、国家各级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以及“七五”“八五”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尤其在农村经济、城郊经济和城乡关系等领域,加深研究力度,取得一些造诣较深的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工作中,撰写并发表了科研报告、论文、论著等170余篇(部),280多万字。其中有21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优秀论文奖2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级优秀论文奖7项,市级优秀论文奖2项。在从事经济研究工作中,常应邀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县政府机关和学术团体的学术讨论会、成果论证会、决策咨询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会工作者,优秀会员,还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女职工(省直4万女职工选100人)。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