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越南对外关系战略的演变

    • 作者:潘金娥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 报告大小:743.37KB
    • 报告字数:7395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

    摘要

    一般来说,国内学界把越南外交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越南统一前(1945~1975年)、统一后至革新开放前(1976~1986年)和革新开放以来(1987年以来)10476382。越南外交部则将本国外交发展历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①1947~1954年为抗法战争时期,主要是争取到了东南亚国家支持;②1954~1975年为抗美战争时期,主要是得到了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③1975~1986年是保卫祖国战争(柬埔寨战争和中越边境战争)时期,并逐步开始恢复经济建设;④1986年以来是创造和维护和平环境,为经济建设服务时期10476383。本文认为,上述划分侧重点不同,前者以越南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来划分,而后者(越南外交部)则强调每个阶段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本文更倾向于前者的划分方法,同时也认为,1986年革新开放至今,越南的外交战略在不断谋求融入国际的总体路线指导下,近年来的侧重点也有一些变化,因而主张把建国以来越南的对外关系发展历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①1945~1975年,从独立到南北统一前的抗战时期,越南外交以寻求各国支持和援助为主要目标;②1976~1985年,越南实行联苏、反华、侵柬外交政策,在国际上全面陷入孤立;③1986~1996年,越南外交从向苏联“一边倒”逐步向多元化外交过渡;④1997年至今,越南外交从积极而主动地融入国际,发展到谋求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
    >>
    作者简介
    潘金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越南语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越南综合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越南问题、国际政党政治。著有《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越南革新与中越改革比较》《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等。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