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家庭的社会交往

    • 作者:余洪波出版日期:2012年05月
    • 报告大小:868.15KB
    • 报告字数:9891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广东民生报告:2011

    摘要

    在中国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农村社会还是在城市社会,关系主义基本上都具有伦理本位的导向特征,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当今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但人情与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独特的运作空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注重礼节、讲究人情往来的国度,在现实中通常会表现为家庭之间的各种交往、互动以及馈赠礼物等。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际往来了,社会关系的培育及延续常常伴随着各种名目的人情往来。无论是亲朋、好友之间还是同事、同学、老乡之间,人们都比较重视人情往来和请客送礼,极力避免由于不恰当的举措而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家庭交往与人情往来的背后已不是单纯的、传统的礼尚往来,更多的是带着功利性目的的交易色彩,人情的往来最终使得面子、信任、规则等社会机制在熟人社会内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
    作者简介
    余洪波: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