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西方遭遇的挑战与评价

    摘要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形态和历史变迁的钥匙。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列宁所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主要的东西,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遭到诸种挑战,比如后工业主义、后福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有的人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分析方法已经“过时”了,出现了话语危机、阐释危机,不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和说明现代社会,要彻底抛弃“阶级”概念及方法。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方法之外重新界定阶级。 <<
    >>
    作者简介
    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