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一项政策指标,但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有不同的特点。为全面了解人们的心理健康素养现状,2021~2022年课题组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开展了调查,有效样本包括南京市青少年样本10206人,北京市老年居民3532人,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教师21876人、心理咨询师761人。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分别为6。4%、7。6%、15。8%和50。7%,抑郁障碍识别率分别为12。3%、24。7%、29。7%和72。3%,社交焦虑障碍识别率分别为73。8%、55。4%、84。9%和95。4%。具体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其中,青少年、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群体中男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女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中学生;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30岁以下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更高年龄段的人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学历低、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更低;学历低的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更低。建议促进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引导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的老年人获得心理健康素养资源,加快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进程,增强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素养的薄弱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