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睡眠平等

    摘要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关注弱势人群的睡眠健康、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睡眠平等不仅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基于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本研究分析了2022年民众的睡眠状况,并重点考察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自评方面的睡眠健康差距;同时,聚焦良好睡眠质量的社会心态基础,考察了主要社会心态指标及共同富裕相关认知对睡眠时长与睡眠质量自评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众睡眠时长有待增加、睡眠质量自评有待提升,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和女性群体的睡眠质量自评偏低;(2)总体上,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睡眠质量自评,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必要促进睡眠平等、缩小睡眠健康差距;(3)高质量的睡眠有赖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良好的社会心态是提升民众睡眠质量的社会心理基础;(4)较强的阶层系统合理信念、阶层流动信念、奋斗价值观、富裕内归因倾向等共同富裕相关认知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自评,促进睡眠平等。

    <<
    >>

    Abstract

    At present,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s accelerating,and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s prominent. Therefore,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leep statu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promoting sleep equality among different groups is not only a necessary meaning of 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the Chinese Social Mentality Survey 2022,we examined the sleep status and sleep equality in 2022. Additionally,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social mentality,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beliefs related to common prosperity,on individuals’ sleep statu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1)People’s sleep duration and self-rated sleep quality need to be improved,especially for middle-aged,elderly people(i.e. those aged 50 or above)and women. (2)Socioeconomic status positively predicted self-rated sleep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sleep equality and narrow the sleep health dispari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common prosperity. (3)High-quality sleep depended on a positive and healthy mental environment,and a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served as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people’s sleep status. (4)Beliefs related to common prosperity (including class system justification belief,class mobility belief,belief in reward for application,as well as internal attributions on affluenc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sleep status and promoting sleep equality.

    <<
    >>
    作者简介
    王俊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数据网络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①社会心态,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等学术报刊发表《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作为社会心态能量的社会情绪》等20多篇社会心态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专著《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合著《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2013);②监控社会,出版专著《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2007);③风险社会,主要关注风险的社会认知、个人与社会视角下的风险防范,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点课题“风险认知与风险行为策略——民众风险心态测量与调查”,主持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个人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公共风险规避与应对”;④汽车社会,主编汽车社会蓝皮书《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1)》《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
    张跃: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心态、社会阶层与阶层流动心理学、系统合理化。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