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应然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差异性。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四个层面即“党政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差异性;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差异性;同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差异性;不同类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差异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差异性进行全面解读,力求能够廓清一些认识的误区,进而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差异性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理解,为接下来的素质差异性的应对之策提供一些认识上的准备和帮助。其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差异性的“应对”之策,具体包括三个层面: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差异性之利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差异性是否需要“消除”,以及素质培养过程中体现差异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差异性之利弊的分析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差异性能否消除的思考主要是从人的认识论层面进行逻辑展开,具有基础性的认识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具体过程中体现差异性则主要是基于人的实践论层面进行逻辑展开,具有实质性的操作意义与宏观性的导向作用,即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分类培养与分层次培养有望成为未来社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培养中政策制定、制度安排与措施优化的一个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