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郑州市低年级小学生压力事件及其影响(2021)

    摘要

    压力事件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压力事件是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解郑州市小学生所经历的近期和早期压力事件及其影响,研究团队采用学前儿童精神病性评估(PreschoolAgePsychiatricAssessment,PAPA)中的压力生活事件部分、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andDifficultiesQuestionnaire,SDQ)、儿童抑郁量表和儿科症状量表(PediatricSymptomChecklist-17,PSC-17)对郑州市918名一至二年级小学生群体展开了调查,评估了学生经历的各种压力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21。6%的学生经历过至少一种压力事件,14。2%的学生在近三个月内至少经历过一种负性压力事件。占比居前三位的压力事件为:“孩子曾住院或在急诊室超过24小时”(13。3%)、“过去三个月内,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离家”(6。1%)、“曾意外烧伤或烫伤”(5。7%)。女生经历的压力事件显著多于男生(p<0。05),儿童所经历的压力事件因父母的婚姻状况而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没有经历过压力事件的儿童相比,经历过压力事件的儿童在抑郁症状、SDQ情绪症状、品行问题以及多动症状上的得分显著较高,在SDQ的亲社会行为分量表上得分显著更低,在PSC总分以及注意力问题、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三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更高。家庭和学校应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压力事件及其后果,尽早发现压力源,采取措施减少压力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
    >>
    作者简介
    晋争: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心理专委会主任、河南省心理数据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心理危机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认知实验室研究员。先后担任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副处长。从事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基地和人才专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河南省科技攻关等项目15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持有专利和知识产权5项。出版《超越具身认知的心理科学》(译)、《内隐联想测量后的二十年:内隐社会认知在行为中的作用》(译)、《国际同工同酬日:社会学视角》(译)等论著。
    朱湘茹:河南大学认知、脑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科学》编委。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发表论文20余篇,在SCI/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译著《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美〕唐娜·沃克·泰勒斯通著)。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我启动影响奖赏加工的ERP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普查、青少年精神疾病风险的评估与预防等方面。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