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能动司法方式与社会正义

    • 作者:公丕祥 章润出版日期:2022年03月
    • 报告大小:792.41KB
    • 报告字数:21386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能动司法与社会正义

    摘要

    从司法权自身特点来看,它确实具有被动性的特质,但是,这种被动性更多地表现为司法某个环节的程序性要求,而不是司法的整体价值取向。就司法的整体价值取向而言,能动性是主要方面,被动性是次要方面。因此,能动性是现代司法的基本特征和运作规律,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手段。正因为如此,加强对能动司法方式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人民法院能动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更为具体、更为关键的环节,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
    作者简介
    公丕祥:山东蒙阴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法哲学与法治现代化。先后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1987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1992年)、《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999年)、《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2002年)、《权利现象的逻辑》(2002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2004年)、《法制现代化的挑战》(2006年)、《公丕祥自选集》(2010年)、《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法治现代化》(2017年)等个人专著多部,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等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
    章润:1977年生,江苏东台人,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位。现任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关于新时期人民司法的创新与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与能动司法”等的研究工作,参与编著《江苏省志(1978-2008)·审判志》《民国时期江苏高等法院(审判厅)裁判文书实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法治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丛书·法治篇》等。
    <<
    >>
    相关报告